銷售熱線
0571-89935606
0571-89936112
一、試驗環境
環境天氣 |
天氣陰 |
溫度濕度 |
28℃,60% RH |
二、電纜信息
規格型號 |
35kV單芯電纜 |
電纜長度 |
總長約750米 |
起始位置 |
用戶側高壓配電室3F |
終端位置 |
園區外桿塔上桿 |
故障現象 |
電纜A相絕緣性能不良,影響送電安全,疑似存在故障隱患 |
三、試驗過程
1)電纜故障粗測:
被試35kV高壓進線電纜,起始端位于用戶側園區內3F高壓配電室(湖州市長興縣創智路與104國道交叉口東南240米,吉利長興新能源汽車配套產業園內),測試終端位于園區外桿塔上桿處。
前期溝通已確認電纜路徑總長約750米,電纜A相絕緣性能不合格,測試前已將終端位置電纜頭懸空處理,測試位置為用戶側起始端,起始端電纜A相懸空處理。
針對故障現象了解,從用戶側起始端對電纜進行纜故障粗測:導通測試、低壓脈沖波形分析、高壓閃絡波形分析、故障點放電監聽、井下電纜相位識別試驗項目。具體步驟如下:
2)絕緣、導通測試:
已確認前期針對電纜三相分別進行過絕緣電阻測試,其中A相絕緣性能不合格,采用萬用表進行相位對地導通測量,分別測得電纜A、B、C三相對地、相與相之間的導通情況,便于初步判斷電纜故障類型。
絕緣電阻測量:
相別 |
A |
B |
C |
主絕緣電阻 |
不合格 |
合格 |
合格 |
對地、相間導通測量:
相別 |
A-地 |
B-地 |
C-地 |
A-B |
B-C |
C-A |
導通情況 |
不導通 |
不導通 |
不導通 |
不導通 |
不導通 |
不導通 |
電纜A相絕緣性能不合格,對地不呈現直接導通狀態,未發生直接接地,相間也不呈現導通,未發生短路。根據測試結果和現象初步判斷,疑似電纜本體或外護套發生絕緣性能的故障問題,可能涉及絕緣高阻故障、斷路或擊穿等,需要進一步測試判斷。
3)低壓脈沖法:
利用低壓脈沖法對電纜三相進行測試,可測得全長及波形對比,具體如下:
B、C相波形:
故障A相波形:
經測試發現,B、C兩相波形測得波形大體一致,長度測試顯示約為520米,經了解與實際鋪設中途接地保護箱位置基本吻合,信號接入從接地保護箱位置返回,無明顯故障波形。
故障A相波形在中段出現明顯下降沿,距離測試端約248米的位置,初步判斷,A相在故障位置存在擊穿接地或絕緣損傷,信號在此距離處有所釋放,疑似確定故障點位置,需通過高壓閃絡法與聲磁同步定位監聽做最后判斷。
4)高壓閃絡法、聲磁同步定位監聽:
對A相采用高壓閃絡法球間隙直流放電方式,驗證低壓脈沖法測量出的故障波形,具體如下:
通過高壓閃絡波形分析,明顯出現下降沿的位置距測試端約為235米,與低壓脈沖信號波形大致吻合,信號電流通過至該點后返回形成周期性波形,故可以判斷,該距離點位確實存在絕緣損壞甚至擊穿現象的故障,需通過高壓閃絡的同時,在電纜路徑上采用聲磁同步定位監聽,進行故障點具體的定位。
測試端持續發出高壓閃絡信號同時,沿電纜路徑前往距測試端約250米的范圍進行監聽,經現場電力人員確認,其位置距離大概處于園區東面側門外人行道路面上,與手機地圖測距上基本吻合。
通過監聽后發現,位于電纜路徑出園區與人行道拐角處井蓋(井蓋1)中有明顯的放電回響,沿人行道向北監聽,在距離井蓋1位置大約60米處,發現信號強度最大,并在井蓋2位置處也能聽到更加明顯的放電聲音,其中聲磁信號最大的位置靠近井蓋2,為進一步驗證,打開井蓋后下井觀察。
打開井蓋2后發現,A相電纜在管道一側出口處已經有明顯燒灼痕跡,下井后對管道內壁稍作清理,并進行高壓閃絡升壓,在此處能明顯聽到放電聲音,確認故障點就在井蓋2處南側管道內。
5)井下電纜相位識別:
對井蓋1、2中單芯電纜采用低頻信號識別,從測試端A相發送低頻信號,在井蓋1、2處分別識別A相位電纜,具體如下:
分別位于井蓋1、2處最上端電纜為A相單芯電纜,在圖上標記。